沈羡点了点头,直接离开了休息室。
等场地设备测试完成,就要正式开始拍摄了。
上午是拍摄九大馆长、院长的一些文案画面,花费的时间要看效果怎么样。
下午才会放观众进入录制现场,开始第一期的录制。
第一期拍摄的是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国宝。
三件国宝分别是千里江山图、瓷母以及石鼓。
在这三件国宝当中,争议最大的应该就是瓷母。
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,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,尽管属于写意作品,但是却又兼顾工美,毋庸置疑,是华夏的传世之宝。
陈仓石鼓,是华夏九大镇国国宝之一,被誉为第一古物,它的出现同样不出意外。
但是瓷母不同这两件国宝。
瓷母其实叫做各种釉彩大瓶,它色彩繁冗复杂、题材偏多,这也就导致了这件国宝尽管设计复杂,难度极高,却缺乏内涵,同时在艺术上缺乏美学。
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一件国宝,因为它展现了当时最顶尖的制作工艺之大成。
这是华夏上下五千年传承留下来的。
在这件国宝的戏剧编剧也因此产生了分歧。
有两个思路,一种是着重描写烧制的过程,另外一种是着重描写它诞生的故事。
最终沈羡确定下方向。
这件瓷器利用的是华夏五千年积累的文化制作出来的,理应着重描写烧制的过程。
至于诞生的故事,说实在的,就这样一件缺乏内涵,只是集顶尖工艺的作品,它的诞生故事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。
难道要讲述某皇帝为了制作这件瓷器,在内心各种思绪,最终命令他人制作出来?
那么这段戏剧就毫无意义。
所以,直接往烧制过程去演绎。
尽管节目组对这些了解的不多,不过因为有各大博物馆的顾问,在这些细节上也能够及时纠正。
在沈羡确定最后稿件,才算完成了这件国宝的戏剧编排。
尽管上午需要录制的不多,不过还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。
沈羡想要精益求精,但是对于没有录制过的各大馆长来说,还是有些为难。
完全没有沈羡想要看到的共情效果。
没有办法,只能依靠旁边的老师一边提点,一边重复的拍摄。
直到十二点多,九大博物院、馆的视频才算拍摄完成。
中午,节目组直接定好的盒饭过来,所有工作人员都没有离开。
吃完饭,大家休息了一会,就开始忙碌了起来。
两点钟,观众开始进入演播厅。
这些观众都是从附近的大学招募过来的,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给一些工作人员的朋友留个位置。
其实很多人都是过来看个新鲜。
类似这样的节目,其实录制起来非常累。
不仅仅是工作人员,观众也是一样。
从开始的介绍,到后面戏剧表演,最后的介绍,播出可能只有半小时,但是拍摄可能超过三个小时。
沈羡坐在导播室里,总览全局。
盯着监视器上面,沈羡拿着对讲机不断提醒着各部门。
“现场导演,速度安排好观众入座。”
“1号摄像机,注意画面,全景调整好。”
“切换2号摄像机看看。”
“灯光,调试一下,可以问题就准备好。”
……
在监视器里面看着有一些不对劲的也需要去提醒,没有问题的也需要再检查一遍。
录制过程中,必须要保证不会出现问题,免得到时候出现意外影响拍摄。
之所以盯着监视器,是因为肉眼看到的画面和拍摄的画面会出现差距。